在db/db动物模型中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糖原储备功能损害:未来治疗的潜在靶点?

作者: Mitchell A. Sullivan, Brooke E. Harcourt, Ping Xu, Josephine M. Forbes and Robert G. Gilbert

卷 16, 期 10, 2015

页: [1088 - 1093] 页: 6

弟呕挨: 10.2174/1389450116666150727123115

价格: $65

摘要

1966年 db基因发现后,其被确定为在db/db小鼠血液输送过程中产生的过多的饱足因子,但未对此作出回应。db/db小鼠模型被2型糖尿病广泛应用,其在人类疾病中具有表型复制特征并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肥胖,葡萄糖耐量进行性恶化,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。与非糖尿病组相比,db/db小鼠模型组有肝糖原水平持续升高现象,最有可能是由于摄食过多。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,肝糖原通常呈现出一种复合的菜花状形态,大的“α颗粒”(在一定范围的大小)组成较小的“β颗粒”并结合在一起。新研究已探讨了肝糖原分子的大小分布,发现在db/db小鼠模型中,α颗粒比健康小鼠中更易破碎,并能容易地分裂为小的β颗粒。有证据表明,较小的糖原颗粒与糖原磷酸化酶—参与糖原降解的关键酶结合更紧密,并在体外降解更迅速。因此,无法形成稳定的大糖原α颗粒,由此预测将导致葡萄糖的降解更快,受控更少,但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充分阐明。然而,本文旨在“抢救”更易碎的糖尿病肝糖原以减少2型糖尿病中肝葡萄糖的输出,为其提供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。

关键词: Db/db

图形摘要

Rights & Permissions Print Cite
© 2024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| Privacy Policy